网上有关“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石家庄最大的花卉市场是西三教花卉市场
西三教花卉市场成立于1998年,是全国知名的重点花卉市场 ,多年来为丰富省会文化生活提供了园地,为全省诸多花事活动提供了平台,成为了华北地区南花北销最大的中转站。
西三教花卉市场
地址:石家庄南二环西路石铜路交叉口附近
请问汉朝的时候有牡丹没。怪我孤陋寡闻不清楚
1. 关于赞美花卉的诗句
关于赞美花卉的诗句 1.赞颂花木的诗句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 ,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 ,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 ,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 ,荷花抱绿房 。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 ,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 ,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 ,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 ,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2.十首有关赞美花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
赠远虚盈手 ,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 过时自会飘零去 ,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 ,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映春台 。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3.赞美花儿的诗句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 ——出自《江畔独步寻花》■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出自《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出自《渔歌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出自《清明》■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 ——出自《墨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高鼎: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出自《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 ——出自《绝句》■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 ——出自《江畔独步寻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出自《乌衣巷》■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佚名一去二三里>■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出自《赠汪伦》■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温庭筠商山早行>■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出自《醉花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 ——出自《乌衣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 ——出自《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关于花的诗句第四部分:■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出自《惠崇〈春江晚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 ——出自《清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出自《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 ——出自《客中初夏》■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出自《过故人庄》■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
——孟浩然 ——出自《访袁拾遗不遇》■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刘禹锡 ——出自《再游玄都观》■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出自《晚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白居易 ——出自《琵琶行》■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李白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
4.赞美花朵的诗句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 ,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 ,也能遮却美人腰 。
5.赞颂花木的诗句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 ,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 ,况值菊花秋 。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 ,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 ,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 ,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 ,竹叶闲倾满满杯 。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 ,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 ,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刘复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
6.赞美花卉的诗词
一 丽影缤纷迎暖日 红妆窈窕绽芳丛 劝君惜取三春色 莫负东风万点红 二 过眼斑斓花弄影 彤彤开似锦霞迎 子规啼却心头血 片片红云动客情 三 独立西风宁自黄 孤标能傲九秋霜 非凡志酝非凡品 自在花开自在香 四 国色天香 ,幻化虚澄,饰缀锦川。
看黄英紫蕊,飞扬神采; 青烟翠雾 ,点染斑斓。 丽影娉婷,英姿窈窕, 宛似琼瑶宛似仙 。
销魂处, 令百芳失色 ,艳却人寰。 东风不负朱颜。
怎笑我,多情亦枉然 。 惜三春万茎,齐来笔底; 一时百种 ,难上毫端。
漫雅寻花,超凡览胜, 豪气徒生吟啸间。 何须叹 , 且香游宇外,艳盖云天 。
五 不爱繁华傲雪中 花光但媚素襟红 孤芳可剪隆冬色 敢对寒风一挺胸 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 感时花溅类泪 ,恨别鸟惊心。
八 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十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十一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十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十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十四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十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十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港口夕阳斜 。
十七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十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十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二十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磨痕。
7.赞美花的诗句有哪些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3、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4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5、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6、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7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9、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 王冕《墨梅》10、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11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1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13、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1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
—— 崔护《题都城南庄》16、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17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1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9、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王安石《梅》22、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 王安石《元日》23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题都城南庄》2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2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6、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2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2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 王安石《梅 》29、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30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31、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32、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 杜耒《寒夜》33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 卢梅坡《雪梅·其一》35、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 黄巢《题菊花》36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38、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39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8.赞美“花朵 ”的诗句有哪些
1、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2、当轩对尊酒 ,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3、竹色溪不绿,荷花镜里香。唐李白《别储至剡中》
4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唐杜甫《为农》
5、沙上草阁柳新暗 ,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7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风阔 ,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宋米友仁《临江山》
10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11、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2、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13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荫长。唐李欣《送陈章甫》
14、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有
百度百科
牡丹(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 、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 ,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 ,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 ,以黄、绿、肉红、深红 、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 ”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 ,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 ,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 ,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 ,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 ,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 、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 、台湾等地 。[1]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 ,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 。 ”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 ,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 ”[1]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 ,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 、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 、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1]
唐朝时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 ,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 ,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 ,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 ”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 。但是 ,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1]
在唐代 ,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 ” 。《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 ,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 ,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 ,花型花色增多。[1]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 ,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 。这虽为传说 ,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 ”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1]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 ,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 ,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 、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 、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 、三支紫等品种”。[1]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 ,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 。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 、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 、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 ,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 ,此种花之法也” 。《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1]
北宋时 ,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 。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 ,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1]
南宋时 ,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 、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成都彭州市)、杭州等地。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 ,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 。陆游著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1]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 、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 ,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 。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 ,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 ,南至广西。明清时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 、《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 、接、浇、养、医 、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乾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 。[1]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 ,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 ,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 ,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同时 ,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 ,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1]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 。日本、法国 、英国、美国、意大利 、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 、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 ,其中以日 、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1]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 ,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 。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 ,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1830年 ,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1]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 ,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 ,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 ,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
植物文化编辑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 、色艳、香浓 ,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 ,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 、药物学、地理学、文学 、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 ,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 、文学、艺术、教育 、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 ,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 。
诗画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 ,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 。史书记载 ,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 ,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 ,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 ,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 、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 ,宋代有十几部 。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 ,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 、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 、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 ,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 、绘画、音乐、戏剧 、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市花
牡丹是中国洛阳、菏泽 、彭州、铜陵、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 。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花语
花型宽厚 ,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 ,富贵,雍容华贵之意。
生命,期待 ,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
高洁,端庄秀雅 ,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关于“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帽蚊葛]投稿,不代表亚当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dsckz.cn/news/220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亚当斯的签约作者“帽蚊葛”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石家庄最大的花...
文章不错《石家庄花卉市场在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