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曾有过繁荣的古代埃及文明 。埃及的观天工作最初是由僧侣们担任的,他们注意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 ,并从很古的时代起就知道了预报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可惜,这种方法是严格保密的,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古代埃及人制定了自己的历法 。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 ,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就是说,天文学知识的产生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观察。每年6月,尼罗河洪水泛滥 ,从上游冲来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得以茁壮成长 。由此,埃及人产生了“季节 ”的概念。
古埃及的历法是从观测大犬座(星得到的。大犬座(星在我国被称为天狼星 ,在古埃及则称为“索卜乌德”,就是水上之星的意思 。上面说过,古埃及的文明和尼罗河的泛滥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发现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 、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 ,他们把这样的现象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把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 ,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 ”、“收割季”,每季4个月。希罗多德说:“埃及人在人类当中 ,第一个想出用太阳年计时的办法,……在我看来,他们的计时办法 ,要比希腊人的办法高明,因为希腊人,每隔一年就要插进去一个闰月 ,才能使季节吻合,……” 。
在公元前三四千年的时代,每当到了夏天,天狼星从东方在黎明前升起来的时候 ,尼罗河就开始泛滥。埃及人把这看作是圣河泛滥的预告,因而视天狼星为神明,顶礼膜拜。他们修造庙宇 ,祭祀天狼,祈求丰收。埃及女神爱西斯的庙门正对着天狼星升起的方向 。也有人认为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就是用来观测天狼星用的。
非常有趣的是,天狼星的埃及象形字也是三角形的 ,很像金字塔的形状。古埃及人把这一次黎明前天狼星从东方升起,到下一次黎明前天狼星又从东方升起之间的时间为一年,并把黎明前天狼星升起的一天定为岁首 ,这叫做狼星年 。狼星年的长度是365.25天,于今天的精密数字365.2422天很接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是现行公历(又称阳历)的祖先。
埃及人把昼和夜各分成12个部分 ,每个部分为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的时间的1/12 。埃及人用石碗滴漏计算时间,石碗底部有个小口,水滴以固定的比率从碗中漏出。石碗标有各种记号用以标志各种不同季节的小时。
古埃及的占星学是很发达的 。正如古埃及文明的特色一般,他们的十二星座也是以古埃及的神来代表的。
埃及人除了知道北极附近的星星之外 ,从出土的棺盖上所画的图象上可以肯定,他们认识的星象还有天鹅座 、牧夫座、仙后座、猎户座 、天蝎座、白羊座以及昴星团等。埃及人认星的最大特征是把赤道附近的星星分围36组,每组可能是几颗星 ,也可能是一颗星 。每组管10天,所以叫做旬星。当一组星在黎明前恰好升起的时候,就标志着这一旬的到来。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旬星文物是属于第三王朝的。注: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32年 ,埃及共经历了31个王朝 。
金字塔与天文学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朝法老齐阿普斯在开罗附近建造的。塔身高146.5米,塔底每面长230米,共计占地大约52 900平方米。全塔用巨石230万方 ,每方平均重约2.5吨 。塔面所用的石头都经过细工磨平,全部用叠砌法,缝隙密合 ,不用泥灰,即使很薄的刀子也插不进去。齐阿普斯大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角度、线条 、土石压力等都事先经过周密计算,因而虽然历经四五千年 ,饱经风霜,而至今却仍然巍然矗立。这在还处于铜器时代的公元前3世纪中期,不能不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的埃及传说 ,齐阿普斯在建造大金字塔期间,分批分期地征调了全埃及的人力。仅仅为了铺设运石的道路,就征用了10万人 ,花费了10年时间将路铺好,金字塔分身的建造,又用了10万人 ,花费了30年的时间。
然而除去金字塔的壮丽、雄奇外,更耐人寻味的是,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 。在没有罗盘的四五千年前的古代 ,方位能够定得这样准确,无疑是使用了天文测量的方法,也许就是利用当时的北极星—天龙座星来定向的吧!在齐阿普斯金字塔北面遗留下一条与水平方向成27度交角的隧道。当年,从金字塔的中心 ,通过隧道,要望天空,恰好可以看到一夜之间几乎不动的天龙座星。埃及人首先利用当时的北极星确定金字塔的正北方向 ,其他三个方向也就不难确定了 。
古埃及人的宇宙观
古埃及人有几种关于天地的“创世神话 ”,但不论哪一种都认为最初的原始世界是有混沌的水构成的。在古埃及木乃伊的棺木上就绘画着埃及人对天地的看法:大地是身披植物的斜卧男神西布的身躯、天穹则是曲身拱腰 、姿态优美的女神吕蒂。最初,吕蒂和西布是相互联合在一起、静止于原始水中的。在创世之日 ,一个新的大气之神舒从原始水中出现,它用双手把天盖之神吕蒂承托在上,而吕蒂也就双手伸开、叉开双腿支撑自己 ,成为天宇的四根柱子 。西布的身体成为大地之后,立即被绿色的植物覆盖了,在这之后 ,动物和人也诞生了。太阳神原来藏在原始水中莲蓬的花蕾里,天地分开之后,莲蓬的花蕾开放,太阳神腾空而起 ,升到天空、照耀天地,使宇宙温暖起来。
埃及人的另一种创世神话,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天圆地方”说 。认为天是一块平坦的或穹隆形的天花板 ,四方各有一个天柱(即山峰)支撑,星星是用铁链悬挂在天上的灯。地是一个方形盒子,南方的一端稍长 ,方盒的底略呈凹形,埃及就处在这凹形的中心。在方盒的边沿上面,围绕着一条大河 ,尼罗河知识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 。河上有一条大船载着太阳往返于东方和西方,使大地形成黑夜和白昼。
第三种观念认为,大地是方形的田野 ,它漂浮在水面上,四周为海水所包围,在大地之上,是像帽子形状的天穹 ,神仙的车辇驶行在天穹上面。天穹上积存有水,下落到地面就是雨或雪 。
第四种观念认为,大地犹如天井 ,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大地,大地四周为水包围。
古代埃及人之所以产生这类观念 ,是与他们生活于尼罗河凹地的地形相关联的。古埃及人的生活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 、总共只有三四千米宽的尼罗河冲积地带之内,天长日久,就产生了以上种种观念 ,以后又增添了种种神话迷信色彩,从而流传至今 。
在人类的绝大部分历史中,一直只有三种划分 ,也就是日、月和年。到将近公元前四千年时,进入文明阶段的古埃及人因为在温饱之外总会干点什么,才觉得现有的即时方法太不精确了。
古埃及的科学家们因此发明了小时。他们把一日划分为24小时,这种划分被一直沿用到今天 。他们又将24小时平分 ,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12进位制?莫非是一位双手六指的奇人发明的?
是因为有凌晨和傍晚这两段不属于白天和黑夜的时段。古埃及人一样根据手指头的数目把一天分成十份,每份俩小时 ,再给凌晨一份傍晚一份,就这样成了不伦不类的24小时制 。
小时平分法有个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 ,白天和黑夜的长短也会变化,古埃及人的解决办法是将小时弹性化,夏天 ,白天的小时就比黑夜的小时长,冬天过来,各自的12小时不变。由于古埃及人坚持平等分配 ,使得小时这个新的时间最基本单位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人们不得不发明另外一样东西:计时器。
这就是sundial,也就是中文的日晷 。真正的日晷要过了将近三千年才成型,早期的sundial是很简单的根据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的工具 ,大致就是在地上插个棍来看看影子的长短。
经过漫长的模糊岁月,到公元前六世纪,像样的日晷出现了 ,据说是希腊人米利都的阿那克西米尼西发明的。但此时其他地区例如埃及和中国也有了类似的计时工具 。中国在周朝时出现了最早的计时工具圭表,分两部分,立在地上测日影的叫表 ,也就是华表的来历,平放着测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圭,因为时间和太阳的影子有关 ,才有了光阴这个名称。
中国自古用百刻计时法,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到了汉代的时候,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这是吸收了传入的古埃及的计时法 。像圆盘那样的日晷在此之前代替了圭表,成为主要的计时工具,也是舶来品。后来西学东渐,24小时制传入中国 ,为了相对应,把原来的时辰称为时或者大时,新来的hour就这样被称为小时。也为了相对应 ,一百刻被减了四刻变成九十六刻,每个时辰八刻,每小时四刻 ,才有了一刻之说。
日晷读起来就不易,制作起来也不易,要根据所在的纬度进行调整 ,还得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 。日晷无法精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时本身就不是个固定概念,而是随着季节变长或变短。公元前127年左右,亚历山大城的尼西亚的希帕霍斯提出把24小时固定住 ,后来亚历山大城的克罗狄斯?托勒密进一步把一小时分为60分钟,一天从正午开始,直到1925年才改为从子夜开始。
但是约定成俗,各地的人们还是习惯沿用旧的不固定小时制 ,两种计时方法并用了上千年,直到机械钟表出现后,固定小时制才取代了不固定小时制 ,中国直到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之前,时辰一直是不固定的 。
日晷还有一个问题是晚上或者阴天下雨多云时无法计时,为解决这个问题 ,出现了clepsydra(水钟),在中国被称为漏刻。
水钟最早出现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现存最早的实物证据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 ,而文字证据可以往前推上千年,中国的漏刻则出现得很晚,同样属于舶来品。
水钟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 ,不受气候、白昼和季节的限制,比日晷要先进了一大步 。到公元800年时,还有一种水钟可以通过将一个金属球掉到碗中的办法来报时。
水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水滴石穿,水钟用得久了 ,出口就会很慢很慢地变宽,时间会越来越快 。水还受气候影响,天气太热了 ,水分会蒸发,时间就不见了,天气太冷了 ,水会结冰,水钟彻底不工作了。
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是在水钟的基础上的动力系统,后世又相继出现了几件类似的东西 ,到宋代苏颂那里达到顶峰,出现了木偶报时的功能,但这些东西基本上是用在天文学上面的。
西方的教堂全在市井之中 ,鸡犬相闻之间有许多家教堂,礼拜的时间是固定的,总不能你先敲他后敲断断续续让上帝他老人家听到成什么样子,某位僧侣在1275年发明了第一座机械钟 ,这个机械钟是由慢慢下滑的重物驱动的,几个小时后重新设定,比水钟精确多了 ,而且还有报时功能,告诉僧侣到了该敲钟的时候了 。
公元1300年,摆轮出现了 ,分针也出现了,更加精确地报时。100多年后,螺旋弹簧开始在门锁和手枪中使用 ,钟表业引进了这项技术,于1430年制造出弹簧驱动钟,钟表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地缩小 ,得以被人们携带,开始了钟表的大众化进程。
弹簧驱动钟毛病也很大,一开始走得快,然后越来越慢 ,因为能量消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条出现了,可以重新上紧以提供能量 ,一直使用到今天 。
有一天,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城市比萨地震了,比萨最著名的建筑是比萨斜塔 ,有一个人在塔上饶有兴趣地看吊灯在地震中晃呀晃,还给自己把脉,计算吊灯晃一回的时间。这个人就是伽利略 ,他发现不管吊灯摇摆的距离怎么样,从这头晃到那头的时间是一样的。1656年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据此设计出用摆取代重力齿轮的摆钟,1675年威廉?克莱蒙特发明了锚式擒纵器 。
可是这东西拿到海上不管用 ,因为风浪本来就跟摆钟一样,惠更斯解决了这个难题,1674年他发明了起稳定作用的游丝,当即引起钟表业的革命。惠更斯的游丝的稳定性没有把握 ,1761年英国发明家约翰?哈瑞森将主弹簧和游丝连在一起,造出了既精确又方便携带的表,不仅能在船上使用 ,也能被戴在手腕上。这个设计就是今天机械表的基础 。
钟表一天24小时不停地走,还要准,属于机械中最精确的一种。到1950年左右 ,石英表出现了,准确性超过了人工制造的机械。然后是原子钟,准确性达到一千年慢一秒不到 ,这样一来就没有人能坚持到时钟不准的那一天了 。
关于“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鬼剩]投稿,不代表亚当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dsckz.cn/news/151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亚当斯的签约作者“鬼剩”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非洲...
文章不错《埃及人认为黑夜有几小时》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