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 ,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 ,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 。塞翁见有人劝慰 ,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 ,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 ,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 ,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 ,真是福气呀。 ”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 ,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 。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 ,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 ,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 。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 ,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 ,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 ,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 ,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伯乐相马
传说中 ,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 ,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 ,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 ,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 ,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 ,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 ,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 ,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 ,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 ”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 ,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 ,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 ,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 ,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 ,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 ,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 ,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 ,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
楚王一听 ,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 ,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 ,已跑出百里之外 。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 。说林上》
管仲 、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 ,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 ,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 ,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 ,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 ,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 ,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 ,带引大军出山 谷 。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 ,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 ,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 ,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 ,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 ,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 ,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 ,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 ,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 ,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 ,咱们再赛一次! ”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 ,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 ,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 ,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 ,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 ,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 ,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 ,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
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
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
求马 ,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
中汉使被杀 ,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 ,此种行为使
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
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 ,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
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 ,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
活到二十三岁。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 ,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 ,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 ”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 ,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 。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 ,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 ,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 。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马革裹尸 ”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指鹿为马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朝末年,秦二世统治腐败,丞相赵高阴谋乘机篡夺王位 。但赵高害怕群臣不服 ,所以迟迟不敢动手。他想了一个办法,想测验一下群臣对他的态度。
一天,在文臣武将上朝时 ,他把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说:“我献给您一匹马,请您接纳 。”秦二世一看,大笑起来 ,说道:“你搞错了吧,这不是马,这是一只鹿。”随即秦二世问左右大臣 ,赵高献的是鹿还是马。当时,许多大臣都惧怕赵高,明知道是鹿也不敢承认 。有些人为了讨好赵高 ,说献上的是一匹马。只有少数忠于秦二世的人,不怕利害,坚持说献的是一只鹿。
经过这件事 ,赵高知道,说鹿是马的人是服从自己的人;说鹿就是鹿的人是不会听从他的命令的 。于是便暗中派人把说实话的人杀了。
“指鹿为马 ”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⒈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 ,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 ,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 ,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 ,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 ,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 。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 ,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 。买马骨的人却说 ,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 ,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 ,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 ,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 ,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 ,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
⒎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 ,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 ,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 ,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 。 ”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 ,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 ,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 ,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 。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 ,并以潞绸 、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随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 ,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 。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 ,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 。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 ,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 ,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⒐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 ” 。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 ,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 ,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 。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 ,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 ,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 ,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 ,然后又都卧了下来 。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 ,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 ,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 ,纵身跳上马背 。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 ,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正要往回走 ,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 。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 ,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 ,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 。跑了一阵后 ,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 ,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 、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 ,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 。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 ,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 ,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 ,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 ,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 。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 。在返回路上 ,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 ,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 ,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 ,一律不许射杀野马 。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 、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 ,进行训练 。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 ,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⒑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
《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 ,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 ,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 ,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喻指人才处与困境中。
⒒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 ,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 ,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 ,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 ,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 ,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 ”,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 ,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⒓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 ,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 ,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 。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 ,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 ,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 。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 ,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
马有关的俗语和谚语 :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 ,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 ,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 马至滩 ,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路遥知马力 ,事久见人心 。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老马识途 。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
驴唇不对马嘴。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关于马的歇后语
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
车马炮临门——硬将军。
好马遭鞭打——忍辱负重。
骏马驮银鞍——两相配 。
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
偷马贼挂佛珠——假正经 。
辕马拉套——不受重用。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火烧纸马店——迟早要归天 。
舍得买马舍不得置鞍——大处不算小处算。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有关马的诗歌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
“好山好水看不够 ,马蹄催趁月明归。”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 ,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 ,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 ,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2 、“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 。北宋名将种世衡到青涧城戍边时,巡视抚问境内羌族部落。牛家族首领奴讹倔强自负 ,从不服从宋朝地方管理。
种世衡与他约定,次日到帐下慰问部族 。谁知当晚下起了大雪,次日道险难行 ,而奴讹部落又在偏僻的山沟,众官劝阻种世衡改天再去,种世衡坚持一定要赴约。
奴讹以为这样的大雪种世衡想必不会来了 ,没想到他顶风冒雪的赶来了,奴讹深感佩服,急忙聚齐了族人来见种世衡并听命于他。此后 ,当地的羌族人也都相继来归顺 。种世衡的军队秋毫无犯,深得人心,与羌民和睦相处,人称“种家军”。后来每当西夏军侵犯宋朝时 ,羌民总是提前去通报,并尽全力相助,因此宋军每战必胜 ,使边境得到安宁。
3、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时在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位姓李的术士 。一天,那个术士得了重病 ,请人找来范仲淹说:“我这里有一个炼金秘方,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点金术给他 ,现在我把这秘方交托给你。 ”
术士把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给范仲淹,就病故了。几年后,范仲淹当了谏官 ,他找到那个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 ,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长大,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 ,那个密封的记号还保存完好,没有被打开过。
4、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秉承父志,在洛阳为官时以诚信造福于民 ,当地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一次在白司马坡,有位老人坐在墙边晒太阳,有人来告诉老人说:“你家黄牛犊被人偷了。”老人坐在那里动都不动一下 ,也不问一句话 。
过了一会,又有人来告诉他牛犊丢失的事,老人脸色平静的对那人说:“你不要去找 ,一定是有人开玩笑,把它藏起来了。 ”
经过这里的路人感到奇怪,就走过去问他说:“老人家,您家中丢失了牛犊 ,别人一再告诉您,您为什么不管呢?”老人笑着说:“范大人住在这里,谁愿意当小偷?这是决不可能的事。”不一会儿 ,牛犊果然回来了 。
5、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 、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 ,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 ,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 ,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 ,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 ,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 ,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 ,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 ,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
不一会 ,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 ,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 ,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 ,说:“我来试试。 ”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 ,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关于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闹丛鞠]投稿,不代表亚当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dsckz.cn/news/127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亚当斯的签约作者“闹丛鞠”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塞翁失马战国...
文章不错《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