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擎 ” 、“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 ,会读“协商、汇集、预定 ”等25个词语。
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
3、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 ,并培养学生热爱党 、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
3 、解释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 ,“开国大典 ”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 。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宾客(bīn)擎着(qíng)诞生(dàn)
电钮(niǔ) 瞻仰(zhān) 聂(nie)荣臻(zhēn)
(2)指导易混淆的字。
“爆”与“暴”不同,与“火 ”密切关联。
“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 ,与布有关,右面是“只 ”表示读音 。
“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 ,右面是“巨 ”,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
擎:举 。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 ,声势浩大。
3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 、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 、要流利 。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段(5-10自然段):
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
①(5一7节)
②(8-9节)升国旗的过程 。
③(10节)
第三段(1l-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
①阅兵式开始的情况。
②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 。
③群众看到阅兵后的激动。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
3、归纳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
四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
2、熟读课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二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 、二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
3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开国大典中 ,人民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排比、比喻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协商、迎风招展 、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爆发 、瞻仰、诞生、肃静、飘拂 。
2 、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 、地点、参加人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
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 、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
比较:
到了正午 ,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 ,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
⑴ 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体会课文原句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 ,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⑵ 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4 、第4节中还有哪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参加典礼的喜悦心情?找到句子后试着练习,然后朗读一句给大家听 。
评价重点:
⑴ 句子有没有找对?
⑵ 有没有读出喜悦心情?鼓励学生竞读。
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⑴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 ,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⑵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
2 、找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共6处。)
引读:老师略读连接内容 ,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⑴ 这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 、兴奋、喜悦。)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如人民群众为升起第一面五星虹旗而内心激动;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为有了自己的领袖而欢跃)
⑵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 ,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句子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
⑶ 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为什么?(体会排比气势,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汛传遍祖国山山水水 、四面八方 ,激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背不出的允许看书)
四 、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 。
2、总结学习方法:
(理清写什么 ,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一两句:
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有关六年级上册语文二单元思维导图如下:
第二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
第5课《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
思维导图思路:
围绕这首诗的体裁 、结构和内容展开。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 ,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7课《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 。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思维导图思路:
分为四个分支:典礼前 、典礼中、阅兵式和典礼后。
第8课《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 。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课文重点知识
1.《七律·长征》: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2.《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
3.《开国大典》: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4.《灯光》: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开国大典》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三篇课文。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落实这一要素的要点是: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 ”体会整个场面的恢弘气势和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 ,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 。对毛主席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却很典型,通过对毛主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对群众激动的心情描写,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第一课时:
一 、读通课文。
二、理解词语 。
三、理清层次。
1.抓住时间词,理清结构。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 。
四 、绘出会场
1.找一找都有谁。
2.画画场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章写了哪些场面?这些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词析句
围绕一个问题:想想哪些句子让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 ,热烈,激动 。
1.学生交流,重点指导两个句子。
体会这个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句号 ,思考能不能换成分号?“分号代表左右两个句子,从并列关系是可以交换位置,但是在这里句子中间用的句号说明了句子不能交换顺序。所以不能交换 ,因为是把声音传到会场,后者是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认识到这一点 ,再指导朗读。
体会54和28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含义。继而明白,“起初,是一片肃静”的原因 。
三、聚焦毛主席
1.过渡:经历了28年的艰苦奋战 ,我们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从不曾拿过枪 ,却指挥千军万马,开创了盛世伟业!他就是毛主席。如果你是作者,将把目光聚焦在谁身上?
2.从字句中去发现描写毛主席的句子,品读。
3.品读每次毛主席出场 ,观众的表现 。(抓三“一齐“和一个“同时“)
4.感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
四 、聚焦游行队伍。
1.过渡:
在这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 。
出示:狼牙山五壮士、丰碑等。
他们为我们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串串名字。
出示:董存瑞等名字 。
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出示:军需处长……
2.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阅兵式中那个个飒爽英姿。
3.学生自读 。
4.研读句子
“白马连 ,清一色白马……”
(1)清一色白马,清一色红马的句子是不是啰嗦?
(2)资料拓展: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3)品开国大典的不易,体会句子中的民族自豪感。
五、写法总结
1.这就是点面结合 。
2.运用点面结合手法 ,完成习作:开国大典结束后的场面。
六 、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
反思:
这节课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很好,因为心中有情,所以整个课堂的情境氛围营造的也很好。可是我还有一点不满意 ,那就是我的层层深入在哪里?
一步一步深入到文章的本质中去,到作者的情怀,人格中去 ,这节课我完全没有顾及到作者,观其文,不知其人,可乎?
关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介绍到此告一段落 ,若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启发,欢迎持续关注本站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
本文来自作者[筑沿]投稿,不代表亚当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ydsckz.cn/news/115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亚当斯的签约作者“筑沿”
本文概览:近期关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我们通过多方渠道收集整理了相关资讯,并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若这些内容恰好能为您提供参考,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作...
文章不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内容很有帮助